您好,欢迎访问芜湖市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网站!今天是2024-03-29 星期五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后疫情时代下的农贸市场须精耕细作
来源:中国城市报 发布时间:2020-07-07 浏览:2039次

第二波疫情突如其来,农贸市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虽然此次病毒的起源尚无定论,但农贸市场多年来的痼疾却再一次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日前,本报刊发的《实访疫情下的农贸市场:“新发地们”未来的出路何在》一文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网友评论道:“必须尽快研究建立中国一线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可以分大、中、小型分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做到环保、卫生、安全、高效,让人民放心、满意、便捷。”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新发地们”未来的出路何在?农贸市场要如何补短板、防风险?现代城市又应当建立怎样的农副产品供应体系?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各地对农贸市场的系统规划与整治刻不容缓。

近年来,全国各地为全面推进农贸市场的标准化、便民化、智能化作出很多大胆尝试与积极探索。例如,在河南郑州新建的多家标准化农贸市场里,电梯、中央空调、免费WIFI、儿童乐园、免费图书阅览室、宠物暂存区应有尽有,“一场多能”的菜市场让周边居民出门买菜变成一种享受;5G技术的应用让浙江杭州的骆家庄农贸市场成为智慧菜场的杰出代表,从商户交易流水到食品追踪溯源均可全程监控,菜场中的每一台智能电子秤都与管理平台进行联网,可以实时采集数据以便管理人员掌握经营户的日常交易数据,为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掌握流通信息和指导生产等提供参考。

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内大多数城市在农贸市场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专项规划缺失,部门间协调存在壁垒;许多城市中心城区缺少功能完善、条件较好的农贸市场;一些老旧菜市场和沿街摊贩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不能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也影响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还有部分城市存在农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手段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民生无小事,在后疫情时代,城市要补齐农贸市场的短板必须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应从各级市场布局科学化着手。农贸市场布局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百姓菜篮子拎得是否舒心,也影响市场日后的长效发展。在此过程中,专项规划不能缺位。各地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新建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结合交通条件及周边市场等因素,注重大中小结合,区分各级市场核心功能,合理规划和布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生鲜超市、社区便民菜店等供应主体。需要强调的是,在土地性质上,各地政府应充分保障农贸市场建设用地,只租不售,避免后续出现改变土地性质的变更,让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农贸市场沦为商业用地。

精耕细作应以老旧市场升级改造为抓手。老旧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设施简陋、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对其改造不是简单地对市场环境的整治,而是从外表到大脑的整体功能性改造。为此,各地有必要建立由政府主导、各方面协同的专项领导小组,在探索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资金多渠道筹措、加强对市场准入和商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智慧化运营等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精耕细作应以体现人性化为核心。传统农贸市场业态单一,在迅猛发展的生鲜超市步步紧逼下,传统菜市场正日渐式微。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细分,农超对接、产地直采等多元化渠道的商超的确更具有竞争力和话语权,但传统农贸市场价格便宜、更加新鲜、品类齐全的优势也是很多商超亟待赶超的,这也是菜市场需要永久保持的人性化优势。在此基础上,完善更加多样的服务功能也应该成为农贸市场未来需要努力地方向。

小小“菜篮子”,承载着百姓的殷殷期盼,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发展城市农贸市场,百姓的菜篮子才能拎得更舒心、更放心。